|
|
|
|
|
访问总数:30972 人次 |
 |
|
|
|
|
本刊目录 |
《中国煤炭》-2016年05期目录 |
|
第四届中国国际煤炭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 |
|
2 |
|
煤炭工业出版社推荐图书 |
|
3 |
|
神东矿井生产组合服务模式探索 |
杨鹏; |
5-9 |
|
煤炭企业经济绩效与社会环境绩效关系研究 |
李崇茂;阎薪宇;聂锐;高迪; |
10-14+21 |
|
千万吨级矿井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|
张苏阳; |
15-21 |
|
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的法制保障 |
赵云海;路未雷;曹霞; |
22-27 |
|
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|
李百吉;周楠; |
28-31+47 |
|
基于LMDI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|
徐国政; |
32-37 |
|
基于煤矿特色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|
赵四海; |
38-41 |
|
全空间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 |
占文锋;武玉梁; |
42-47 |
|
新驿井田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特征分析 |
柳汉丰;游水凤;高卫富;刘磊;庞新龙; |
48-51+86 |
|
特厚顶煤大断面全煤巷道高预应力锚杆(索)支护机理及应用研究 |
刘锦荣;姜鹏飞;张成宇;汪占领;程蓬; |
52-56+61 |
|
二次采动巷道锚杆(索)支护效应分析 |
代生福;杨志兵;孟宪志;姜鹏飞;潘杨; |
57-61 |
|
复杂顶板条件下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研究 |
张成文;吕坤;贺瑞彬;田向阳;武飞岐; |
62-65 |
|
兖矿集团成功研制国内首台综采工作面撤除多功能拖运车 |
|
65 |
|
大倾角三软不稳定煤层综放面推进缓慢原因与解决对策 |
贠东风;雷奇;伍永平;陈广平;谷斌;杜荣华;刘柱;张袁浩; |
66-69+73 |
|
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合理位置研究 |
张蓓;张陟;彭敏; |
70-73 |
|
承压水上煤层开采后底板破裂厚度的数值模拟 |
仇圣华;苗海洋;程洪良;杨志锡;张志敏;杨永胜; |
74-77 |
|
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在43亿t左右 |
|
77 |
|
煤矿可视化移动办公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|
谭章禄;李光达; |
78-81+89 |
|
用于井下电机车储能电池模拟器的自适应模糊PI控制 |
周亚夫;刘光起;弯茂全;许辰雨; |
82-86 |
|
湾图沟煤矿开拓延深主提升系统改造设计 |
孙俊彦; |
87-89 |
|
半焦摇床分选脱灰的影响因素 |
张静非;赵世永;张超;肖鹏;杨会军; |
90-93+113 |
|
煤泥粘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|
王玉朋;韩昌瑞;张东焕;李金风; |
94-98 |
|
干燥深度和热解温度对天脊褐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|
赵小楠;王其成;吴道洪;苏二强;孙宝林; |
99-102 |
|
五部委联合下发《热电联产管理办法》 |
|
102 |
|
新疆阜康矿区煤的吸附孔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|
林海飞;程博;曾强;严敏;张超; |
103-108 |
|
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模拟与实践 |
李佳;熊晓峰;张煜;刘钰;代双成; |
109-113 |
|
煤中原始水分对煤自燃影响的绝热氧化试验研究 |
朱红青;刘丹龙;邬云龙; |
114-117 |
|
突水系数法在回坡底煤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 |
刘德旺; |
118-120+125 |
|
积极领导行为对矿工安全行为影响作用研究 |
范中启;李广俊; |
121-125 |
|
煤矿深部膨胀性泥岩钻孔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数值研究 |
侯吉峰;刘浩;李永明;赵丽娟; |
126-129 |
|
邯邢矿区大采深高承压水矿井防治水难点及对策 |
高春芳; |
130-134 |
|
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意见 |
|
134 |
|
基于网络计划的采煤塌陷地复垦施工组织优化设计 |
宋杨睿;王金满; |
135-139 |
|
国务院:在高能耗行业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|
|
140 |
|
国土资源部:钢铁、煤炭新建项目用地不再审批 |
|
140-141 |
|
《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(2016-2030年)》发布 |
|
141 |
|
煤炭工业“十三五”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出炉 |
|
141 |
|
七部门印发促进去产能行业职工分流安置意见 |
|
141-142 |
|
国家能源局将在能源领域推广PPP模式 |
|
142 |
|
矿企高效利用将获得税收优惠及补贴 |
|
142 |
|
中国煤炭杂志投稿须知及防诈骗声明 |
|
143 |
|
《中国煤炭》杂志2016年订阅回执 |
|
144 |
|
|
|
|
|